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
公众号
  • 订阅号

  • 服务号

  •          学习强国         手机版         电子期刊          登录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
     法院
     
    水韵枫桥润金城
    河南省灵宝法院五亩法庭践行“上善若水”解纷之道
    文章字体:【 】 发布日期: 2025-07-09 来源:法治时代网

    法治时代网讯(李芳)河南省灵宝市地处豫、陕、晋三省交界处,境内有中国建制最早的雄关要塞函谷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著述《道德经》的灵谷圣地,同时,因盛产黄金,又被命名为“中国金城”。

    在秦岭支脉与崤山山系之间,灵宝市人民法院五亩人民法庭如一泓清泉,流淌在金城南部山区的沟壑村落中,将新时代“枫桥经验”融入乡村治理,融合《道德经》“上善若水”的千年智慧,以水之柔浸润矛盾源头,以水之韧穿行千峰万仞,以水之善滋养万家灯火,探索出一条“润物无声、调解有方”的基层善治新路径。

     

    活水溯源:并驱“双轨”把脉,法理情共生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五亩法庭深谙《道德经》中“上善若水”的哲思,将司法力量如源头活水般前置引流,做实签约法官、法治副书记工作。

    “他买我的农药,欠了6000多元,要了三年还没给,到现在电话也不接了……”“那个经营果园的农户,欠我公司农药费4000多元,六年了,还是一拖再拖……”灵宝市某农业公司委托代理人向承办法官无奈地说道。

    2025年5月,五亩人民法庭庭长李艺华在乡镇法官联络站走访时,了解到灵宝市某农业公司与孙某某、胡某某的两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已经进入到诉讼程序,当场对案件进行深入了解并针对双方争议的焦点进行释法答疑。

     开庭当天,有了前期的调解基础,李艺华进一步疏导,反复做双方当事人的思想工作,通过义正词严讲“法理”、循循善诱讲“事理”、感同身受讲“情理”,最终,双方当事人被法官的专业素养所折服,被告当场交付化肥款,原告撤诉,两起案件均案结事了,成功化解了矛盾纠纷。

    五亩法庭下辖五亩、朱阳、苏村3个南部山区农业乡镇,烟叶、苹果、食用菌是当地支柱型特色产业。近年来,法庭在乡镇设立“法官联络站”,以烟农、果农为服务重点,在辖区合作社、种植基地、涉农企业等地设立“签约法官”,为农户提供合同样本、法律咨询指导,变“坐堂办案”为“主动出诊”。三年来,共计依法调处农产品生产、销售等涉产业纠纷318件,标的额1.35亿元。

    此外,李艺华主动担任辖区村法治副书记,化身矛盾纠纷的“预警员”、法律政策的“宣讲员”、和谐邻里的“调解员”,通过常态化走访、精准化普法、前置化调解,将法律知识、解纷理念浸润到基层组织的“毛细血管”和人民群众的“心田”,有效排查隐患、疏导情绪、解答疑惑,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变“被动收案”为“主动防案”,让法治的清泉在基层沃土上静静流淌,滋养和谐。

     

    图片.png

    法律政策宣讲现场

     

    汇流成海:多元“合流”聚力,柔水破坚冰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面对已然成讼的矛盾纠纷,五亩法庭摒弃单一刚性裁判,效法“水”之柔韧与包容,构建起多元化解的“合流”机制。

    “我卖我自己的树,她非说这树是她家的,还扣了我的三轮车,现在正是干农活的时候,拉货都成了问题……”“那棵树本来就是我地里的……”

    李大爷和王大娘是朱阳镇美山村的邻居,两位七旬老人因对田埝边一棵树的权属发生争议,王大娘就扣下了李大爷用于干农活的一辆三轮车长达三年之久。

    庭审现场双方争执不休,矛盾愈演愈烈。如何破局?

    “调解不是和稀泥,而是寻找矛盾的‘最大公约数’。” 这是李艺华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五亩法庭在调解工作中遵循的重要原则。她利用“两团模式”优势,由村委会、老人协会组建“社会观察团”,人民陪审员建立“百姓评议团”,组织村网格调解员、乡贤进行以案促调的现场指导,依靠乡贤力量妥善化解了这起纠纷。

    “我们无法继续生活了,我坚持离婚……”“我为家庭付出了那么多,我们之间也没有什么矛盾,我不同意离婚……”

    吕某与闫某同窗多年,结婚二十二载共同养育一双儿女,本该享受一家四口的温馨时光却因家庭琐事的争执最终选择走进法庭,两人剑拔弩张、针尖对麦芒。

    为了安抚吕某的情绪,法官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家庭、邻里纠纷中的情感纽带和独特优势,联合村妇联干部组织双方进行调解,为矛盾注入温情与理解的“柔顺剂”。

    经调解,李艺华发现双方并无大的矛盾,儿子学习成绩也很优异,彼此言语之间也都透露着对子女的关心,在耐心分析二人矛盾根源后,发现双方之间并不存在不可调和的原则性问题,仅是因为生活琐事没有处理好累积成怨,引发诉讼,法官耐心引导吕某和闫某回忆从校园时光到一路风风雨雨走来的不易,丈夫意识到自己对于妻子的愧疚,妻子也承认日常缺少对丈夫的关心。

    “法官,我可以向她保证,以后我会改掉坏毛病,好好过日子……” 闫某将一纸深情款款的保证书递到妻子吕某手中。最终,吕某写下撤诉申请书,与闫某和好如初共撑伞,并肩行,牵手走出了法庭。

    “两团模式”“妇联+”等力量如水般渗透、包围、软化矛盾双方的“坚冰”,在法庭主导下,通过专业、柔性、富有同理心的调解,有效化解家事、邻里、小额经济等常见纠纷,实现“案结事了人和”,让司法过程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图片.png

    实地调解

     

    水泽四方:移动“甘霖”普惠,润心于无声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司法为民,贵在俯身向下、贴近民心。五亩法庭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群众所需在哪里,司法服务和保障就跟进到哪里。

    “今天我们从典型案例、调解技巧、职业道德等方面来聊一聊调解的‘术’与‘道’……”在烟火崖文化广场上,五亩法庭庭长李艺华为村里新上任的网格调解员开展调解实务与技巧讲座。“以前觉得法律离我们很远,现在有人遇到纠纷,我也能参与专业调解了……”培训结束后,一名新任网格调解员感慨道。

    近年来,五亩法庭定期选取辖区内典型案件,化身“移动法庭”如及时甘霖,穿梭于村社广场、企业园区、田间院落,就地审理、就地调解、就地化解、就地释法,并开设“流动的普法讲堂”,将晦涩的法条转化为生动的故事,让法治精神如细雨般浸润百姓心田。

    “不用来回奔波,省路费还不耽误干活,这办法中!”朱阳镇后河村的王某在外地打工,通过参加法庭 “云端”调解,全程不到一小时完成了离婚调解,事后,王某的感慨,道出了智慧法院建设给山区群众带来的便利。而今,五亩法庭离婚案件调解率从2020年的20%提升至2024年的41%,越来越多的当事人在调解后,向李艺华发来感谢短信,甚至从千里之外寄来锦旗表达谢意。

     

    图片.png

    移动法庭审理现场

     

    五亩法庭以“上善若水”为基,从“抓前端”的源头活水,到“多元化解”的百川合流,再到“移动法庭”的泽被四方,每一步都践行着司法为民、柔性治理、多元解纷的核心理念。2023年元月份至今,法庭共审结民事案件1202件,服判息诉率98.25%,审限内结案率99.77%,调解率40.35%,平均审理天数17.54天,以如水般的司法,不争一时之高下,但求润泽万物之和谐,不显雷霆之威势,却具滴水穿石之恒功,正用其独特的“柔性力量”,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书写着充满生机与智慧的法治篇章。(来源:灵宝市人民法院五亩法庭)

     

    责任编辑:黄筱婷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法治时代杂志 京ICP备12049208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