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
公众号
  • 订阅号

  • 服务号

  •          学习强国         手机版         电子期刊          登录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
     法院
     
    江西上犹:司法全链条护航 润泽高质量发展法治沃土
    文章字体:【 】 发布日期: 2025-07-11 来源:法治时代网

    法治时代网讯(通讯员 曾敏 罗荣标 凌燕华) 近年来,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上犹法院”)立足审判执行主责主业,找准法院服务保障上犹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点和发力点,围绕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加强联动协作,优化阵地前移,严格司法办案,形成“调立审执破”全流程护航、“行政刑民商”全领域优化的服务保障工作格局。

     

    抓好“联动协作”平衡杆,织密矛盾化解“同心网”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为牢牢把握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工作要求,上犹法院通过整合各方资源,打破部门、行业信息壁垒,构建“行业+专业”“协会+法治”相结合的资源体系,形成多元解纷的强大合力。

    2023年9月,上犹县正和广场商业综合体面临停业停产的危机,商户、运营公司、业主三方利益冲突尖锐,如若不能妥善化解纠纷,不仅连339名业主的租金拿不到,该商业综合体也将全面荒废。经过多个部门会商研判,提出“解铃还须系铃人”的处置方案。

    在上犹县委政法委的领导下,上犹法院与上犹城市社区管委会有效协作,一步步引导该商业综合体选举出了业主代表、聘请法律顾问团队、收回运营权等,为商场重焕市场活力奠定基础。

    2024年,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正和广场商业综合体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已稳妥处理,商场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了新的商业运营商。同年12月,随着超市、餐饮、娱乐等项目的陆续开张,整个商场在司法的助力下实现涅槃重生。

    近年来,上犹法院致力于构造多位一体涉企解纷模式,以强化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各方优势为出发点,努力推动建立“调解+仲裁+诉讼”工作衔接机制,实现从“裁审止争”到“多元化解”转变,为涉企纠纷提供“最优解”。

     

    上犹法院联合县工商联召开建设工程领域重点企业座谈会

     

    推动“阵地前移”减压阀,开辟优化服务“快车道”

    企业有所需,法院有所为。为进一步了解企业发展需求,上犹法院联合县工商联开展建设工程领域重点企业座谈会,做好助企司法服务。同时,该院领导带头对接走访企业,积极落实“千名干警进千企”活动,走访各类企业800余次,发放法治宣传手册1500余册,开展法治讲座93次,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384次,帮助解决法律问题156个。

    为便利纠纷化解,上犹法院还在黄埠工业园区设立工业园巡回法庭,加设法官联络站,推行“会诊”“巡诊”等双轨并行机制,为矛盾纠纷的前端预防和化解提供专业的法律指导和意见。此外,在工业园巡回法庭提供法律服务一站式导航,为各类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务、权利保障、风险预警防范,帮助企业快速掌握维权路径。

     

    巡回法庭在工业园审理涉企纠纷

     

    抓实“司法办案”关键点,筑牢全链条法治保障体系

    近年来,上犹法院一直秉持着依法平等保护各类主体的原则,将市场规则与司法智慧深度融合,精准锁定案件的核心争议焦点,引导商事主体友好协商,实质性化解纠纷,努力达成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2025年3月,天津某公司与某能源公司的建设工程合同产生纠纷,某能源公司也按约支付了工程款3300多万元,余款700多万元因审计数额有误迟迟未支付,天津某公司要求按审计数额付款,但被告坚持要重新核算工程量,双方因僵持不下而成讼。

    “商事纠纷看似复杂,但有时候为了让问题能得到真正解决,应该引导当事人跳出思维误区,抽丝剥茧找准核心问题。”工业园巡回法庭负责人说。经法官数次组织调解,耐心引导双方企业尊重事实,在双方认可下核算工程量,最终达成一致协议,某能源公司当场付清工程尾款。

    2024年以来,上犹法院深化“府院联动+破产重整”机制,开展破产积案清理专项行动,共审结破产案件5件,累计化解债务1.37亿元,盘活资产1.2亿元,切实维护了区域经济秩序与稳定。

     

    活用“执行措施”发力点,促推市场要素优化配置

    近年来,上犹法院对资金链暂时断裂但仍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加强执行和解和破产重整工作,通过尽力挽救和灵活处置,帮助企业摆脱困境。

    据悉,某酿造公司因经营不善,自2022以来,长期拖欠某实业公司厂房租金及使用费达40万余元,该案进入执行程序后,某实业公司申请拍卖某酿造公司的生产设备,执行法官考虑到若“一拍了之”,可能在短时间内能变现部分执行款,但从长远来看,不仅会让后续的执行陷入僵局,还会阻碍公司的继续经营发展。故执行法官当机立断,组织双方执行和解,全面分析利弊,尽量采取对企业生产经营影响较小的执行方式,在法官的解释说明后,申请人主动放弃了拍卖设备的请求,双方也达成了分期履行的和解协议,实现债权人受偿、债务人脱困、地方经济增效的“多赢”局面。

     

    执行法官采用“活封”方式,对被执行企业设备进行查验

     

    在查封、扣押、冻结涉企财物时,尽量采取“活封”“活扣”措施,尽力避免“杀鸡取卵”“竭泽而渔”。2022年10月,江西某设备公司因无力偿债,其债权人江西某材料公司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江西某设备公司名下有设备尚投入经营使用,在申请人申请查封其设备后,执行法官灵活执行,采用“活封”的执行方式,允许被执行公司继续投入使用,创造收入价值,同时也向其释明应尽的义务。这样因案施策既有效保障债权人权益,又为被执行企业留有生机。

    上犹法院立足县域经济发展优势,强化司法护航经济发展举措,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中推进法治现代化,为上犹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司法动能。2024年以来,审理各类商事案件2246件,占全院收案数的44.11%,平均结案时间38天、先行调解成功率28.25%,均位列江西前列。(供稿单位:上犹县人民法院 )

     

    (责任编辑:王凯伦)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法治时代杂志 京ICP备12049208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