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
公众号
  • 订阅号

  • 服务号

  •          学习强国         手机版         电子期刊          登录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治理
     基层治理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人大:经纬筑桥 步履铿锵领航基层治理新实践
    文章字体:【 】 发布日期: 2025-07-22 来源:法治时代网

    法治时代网讯(李芳 通讯员 欧阳广华 石炎超)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大征程中,基层治理犹如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其治理成效不仅对国家治理的整体布局有着深远影响,更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能否达成紧密相关。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人大代表工作(联络)站凭借一系列富有开创性的实践探索,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篇章中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新时代基层治理提供了极具借鉴价值的实践范例与理论启迪。

     

    扎根基层:前沿阵地的构建与治理逻辑重塑

    在基层治理理论里,搭建起与群众紧密相连的沟通桥梁,是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所在。人大代表工作(联络)站通过空间下沉和服务前置的方式,对基层治理参与路径进行了重塑。在传统治理模式下,群众诉求的传递需要经过多个层级的流转,这一过程极易出现信息失真和延误的情况,进而导致问题解决效率低下。而代表工作(联络)站作为固定的沟通场所,为群众提供了直接表达诉求的渠道,形成了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的治理闭环,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

    偃师区多个乡镇(街道)的人大代表工作(联络)站都展现出了这种高效沟通的优势。伊洛街道人大代表工作(联络)站的 “民意直通车”,以翔实的记录展示代表反映问题和民生实事的办理进度。老旧小区飞线充电问题,以往在层层上报和协调中可能会耗费大量时间,如今在 “民意直通车” 的机制下,仅 3 天内便得到解决;邻里中心提质升级,过去或许会因涉及多个部门、多种利益协调而进展缓慢,现在一周便完成。这种高效的 “短平快” 处理机制,打破了层级之间的壁垒,使群众诉求能够迅速直达决策层,极大地提高了基层治理的响应速度,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治理工作的温度与效率。商城街道人大工委响应上级部署,组织代表到山化镇王窑村慰问困难群众。在陈贵生家,代表们了解到他因小儿麻痹患病,女儿为照顾他就近打零工,便为其增加收入出谋划策;在余巧芬家,工作人员记录下她独居且房屋破旧漏雨的情况,以便后续帮扶。走访后,代表们与村支书交流王窑村石磨面粉产业,助力其发展,并在座谈会上制定帮扶计划。此外,首阳山街道沟口头村在街道人大代表工作(联络)站推动下,开展 “情暖冬日,爱心义剪” 活动,为 40 余位老人免费理发,获老人称赞,今后将继续为老年群体提供便捷服务。

     

    多维赋能: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的强力引擎

    从基层治理理论的角度来看,多元主体协同合作是推动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的重要策略。人大代表兼具民意代表者和政策执行者的双重身份,能够整合政府资源、专家智力和社会力量,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通过 “靶向问诊” 精准对接需求,将政策、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实现从 “输血” 到 “造血” 的转变,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山化镇王窑村的 “田间议事会” 便是这一理论的生动实践。人大代表带领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围绕智慧农业升级展开研讨,为特色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在代表工作(联络)站的推动下,王窑村探索出 “支部 + 基地 + 农户” 的经营模式,菊花种植产业从最初的 1 个大棚发展到如今的 10 个大棚,带动了村民就业增收,盘活了闲置土地资源,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在大口镇,人大代表工作(联络)站积极助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大口村 120 亩大葱喜获丰收,每亩纯利润约7000元,代表联络站发挥桥梁作用,为农户与山东潍坊经销商牵线,以订单农业模式助力大葱加工外销至日、韩等国。草庙村丹妹草莓种植基地利用温室大棚错峰种植,采摘期可延至5月。自 2024 年起,草庙村就以特色产业促乡村振兴。人大代表工作(联络)站联系农业专家开展培训提升草莓品质,还与商超、电商洽谈合作拓宽销路。洛阳市人大代表张会景、偃师区人大代表黄京普均表示,代表联络站要做好纽带,助力产业发展,如今,大葱、草莓产业让群众增收,绘就乡村兴旺图景。

     

    创新模式:多元协同治理新格局的构建

    基层治理理论强调,打破部门分割、主体单一的局限,构建多元协同共治的格局,是提升治理效能的有效途径。人大代表工作(联络)站作为核心平台,整合政府、社会、企业等主体的资源与力量,形成相互协作、相互监督的治理机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与民主性,增强治理的执行力与公信力。

    岳滩镇人大代表工作(联络)站积极践行这一理论,创新治理模式。在镇级层面,采用 “人大 + 政府” 模式,通过人大联络站点和微信群征集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人大代表紧盯重点项目建设,提出的商汤大道改造、乡村振兴投入等建议有力推动了地方发展;在村级治理中,推行 “人大 + 村民自治” 模式,畅通协商渠道,村级人大联络点吸纳多方代表参与,成功解决烧烤市场问题并建成啤酒广场,促进了集体经济增长和人居环境改善;在企业领域,运用 “人大 + 工会” 模式,依托企业人大代表联络点和工会,解决企业用地、融资等难题,推动新项目落地。偃师区翟镇镇宁北村以 “三变” 改革为契机,创新 “股份经济合作社+基地+农户” 模式,群众以每亩 800 元入股流转土地,由村合作社统一种植小麦、玉米。该村注册 “耕耘宁北” 商标,打造特色品牌,2024 年合作社种植项目收入 12 万元,向群众发放 2000 份大米,还以村集体经济发放多项福利金。偃师区人大代表、宁北村党支部书记表示将继续为民谋福祉。邙岭镇周山村在人大代表团调研推动下,依托温润气候、肥沃土壤的自然优势,引入嵩山白茶种植产业。邙岭镇党委、政府组建技术团队、邀请专家指导,推动白茶落地。此外,周山村的蟠桃、葡萄等多样农产品也蓬勃发展。

     

    数字赋能:智慧化转型的探索与突破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技术在基层治理中的应用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数字化平台不仅提高了治理效率,还能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把握民生需求,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推动基层治理朝着智慧化、精细化方向发展,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

    偃师区人大打造的数字化平台是数字赋能基层治理的成功范例。通过微信小程序等手段,群众能够便捷地提交建议,代表也能及时回复处理。例如,伊洛街道关于学校食堂专项整治的建议在 48 小时内便得到回复。“云端议事厅” 进一步拓展了群众参与渠道,突破了时空限制,实现了从 “线下为主” 向 “线上线下融合” 的转变,让基层治理更加便捷高效。大口镇引礼寨村 300 亩贡菜丰收,却面临加工与销售难题。大口镇人大代表工作(联络)站迅速介入,化身 “智囊团” 和 “助推器”,深入了解劳动力短缺、加工设备不足等问题。协调周边闲散劳动力解决用工短缺,争取资金购置削皮机、划条机提升加工效率。同时,代表们积极对接电商平台、网红达人拓宽销路。在代表鼓励下,引礼寨村党支部书记李志强化身 “新农主播” 直播带货,让 “引礼贡菜” 走向全国,村里还筹备贡菜文化节,以美食聚人气,同时带动玉米、香薰产业的共同发展。人大代表工作(联络)站用实际行动为产业发展赋能,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书写着 “云” 端里的全过程人民民主。

    偃师区人大代表工作(联络)站的实践探索,成功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深刻诠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涵。未来,人大代表工作(联络)站必将在基层治理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向新的高度,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贡献更多力量。(来源: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人大)

     

    责任编辑:黄筱婷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法治时代杂志 京ICP备12049208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