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时代网讯(马等才 通讯员 付海茵 邓杰仁)7月2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残联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残疾人权益保障检察公益诉讼总体情况,并集中发布5件典型案例。
广西检察机关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专项监督行动以来,办理224件无障碍公益诉讼案件,督促新建、改造无障碍设施700余处;追回流失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残疾人补贴等国有财产49万余元。完成567个老旧小区无障碍升级改造;全区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公共建筑、房屋建筑、保障性住房、市政道路、公共交通设施、医院、广场、公园、居住小区等项目无障碍设施建设达标率100%;截至2025年6月底,累计完成59,237户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完成率114.43%。信息无障碍扎实推进,修订残疾人信息消费实施办法,完成广西政府网等网站和5款广西政务服务手机App无障碍改造。
新闻发布会现场
据悉,这5件典型案例分别涉及残疾人劳动就业、无障碍设施建设、无障碍社会服务等方面。如在无障碍设施建设方面,象州县检察院针对象州县残联移送的城市道路盲道缺失、监管维护不到位问题线索,通过公开听证,邀请残联、视障残疾人代表、“益心为公”志愿者、人大代表等参加听证和整改验收,推动城市主干路盲道问题得到全面整治;东兴市检察院针对客运站门前无障碍通道被商贩摊位占用,车站内未开设无障碍服务售票窗口,“老幼病残孕”等候区域专座少等影响老年人、残疾人日常出行安全、便利问题,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全面履职,升级改造客运场所无障碍设施。如在无障碍社会服务方面,柳州市检察院针对城市公园无障碍设施不规范问题开展监督时,柳州市残联主动提供专业支持,推动各公园管理单位落实《无障碍设计规范》等标准,并招募志愿者1200多人次参与引导、帮扶残障人士、老年人等特定群体入园游览,让“柳州鱼峰歌圩”等文化场所真正实现“有爱无障”;北海市海城区检察院针对社区基层服务中心无障碍通道建设不规范、无障碍服务缺位等问题,督促规范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同时,推出“一站式服务”“预约上门”等暖心举措,把无障碍服务延伸到“最后一米”。如在残疾人就业保障方面,百色市右江区检察院制发检察建议督促相关税务部门对20余家单位全部征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维护残疾人群体的平等就业权。
下一步,广西检察机关将依托“随手拍”小程序、专家库和跨区联动机制,持续把个案经验上升为制度成果,为广西残疾人事业贡献更多检察力量。(供稿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
(责任编辑:黄筱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