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时代网讯 7月30日,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召开7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江西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能力建设情况,并通报2025年6月份江西省空气、水环境质量状况。
新闻发布会现场
2025年,江西省生态环境监测部门统筹推进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规范化、队伍专业化、装备现代化、监管信息化、管理制度化,扎实推进监测监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坚持作风建设与监测工作有机融合、相互推进,以监测能力建设为主线,以监测业务管理为抓手,凝心聚力持续提升监测领域履职能力,全省监测工作取得新进展。
生态环境监测能力提升工作稳步推进
2023年以来,江西共投入4.73亿元用于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以监测先行、监测灵敏、监测准确为导向,不断巩固提升环境质量、污染源、应急、生态监测能力,填补温室气体和新污染物监测空白。
同时,江西生态环境监测部门对监测活动开展全要素、全指标、全覆盖的质量管理,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质量监管模式,不断完善质量运行管理体系,确保监测数据“真、准、全、快、新”。
监测资质和监测业务取得跨越式发展
在监测资质方面。江西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共获得监测资质项目2569项,较2022、2023年分别增长85.89%、41.46%。覆盖生态环境监测各要素,为全省生态环境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91家市县监测机构已有89家具备监测资质,共获得资质项目9550项,较2022年、2023年分别增长397%、286%;市县监测机构的平均监测资质数从2022年的21项提升至105项,实现了爆发式增长。
在监测业务方面。2024年,91家市县监测机构共出具14063份监测报告,较2022、2023年分别增长7.3倍、1.7倍。监测报告大幅增长的同时,委外监测业务也迅速回流,2025年同期的委外监测报告3480份,涉及业务金额2072万元,较2022年分别下降71.89%和65.15%,既提升了监测人员能力,又节省了财政资金,实现了人才培养与经费增效的双重良性循环。
“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初步成型
江西生态环境监测系统锚定“全面支撑美丽江西建设”目标,聚焦“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主题,把握“镜子”“侦察兵”“先锋队”三个定位,努力实现“美丽江西哪儿美,监测数据告诉您”。
目前,江西基本建成重点突出的“天基”监测网络、预报精准的“空基”监测网络、功能完善的“地面”监测网络。(供稿单位:江西省生态环境厅)
(责任编辑:黄筱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