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时代网讯(通讯员 蔡勇 曾清) 近年来,江西省赣州市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司法部、江西省司法厅统筹推进“五项工作”部署要求,持续加强特殊人群法治宣传教育,精准普法,多措并举,有力提升了特殊人群法治宣传实效。“八五”普法期间,赣州连续获评“全面依法治省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平安建设先进;6家单位、8名个人获全国“八五”普法中期通报表扬,其中,赣州市司法局及局机关1人分别荣获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单位和个人。
各方协作,建立特殊人群多方位法治宣传机制。一是建立部门协同机制。赣州市司法局与江西省赣州监狱、赣州市律师协会深化三方合作,举行有法帮你,律所进监区“12+N”对接帮扶活动,定期深入监区提供“一所对一监区”法律咨询,促进罪犯人员更深入地了解法律,积极投入改造,早日回归社会。联合团市委连续10年与江西省赣州监狱共同开展“金秋助学、情满狱园”活动,帮扶贫困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解决就学难问题。二是建立社会参与机制。赣州市司法局与民盟赣州市委会、赣州监狱联合启动“黄丝带帮教”进监狱系列活动,组织民盟盟员律师、部分县(市、区)司法局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人员以及部分服刑人员家属代表,开展法律帮教、政策帮教、亲情帮教等活动,共为600余名服刑人员讲授法治教育课,帮助服刑人员答疑解惑,打开心结,促使他们安心改造,取得良好效果。三是建立边界协作机制。创新推进深圳赣州社区矫正跨区域执法协作,共建法治教育平台,定期开展“线上+线下”跨区域执法协作法治讲堂。同时,打造全国首个跨省市社区矫正执法协作平台,建立粤闽赣三省的梅州市、龙岩市、赣州市社区矫正对象跨省活动执法监管和检察监督区域协作机制,将法治宣传教育贯穿监管帮扶全过程。
精准普法,提升特殊人群多类型法治宣传实效。一是分类画像,普法内容“精烹细作”。对社区矫正对象,赣州市司法局深入剖析其犯罪诱因、主观状态与法治薄弱点,严格按犯罪类型实施动态分组。强化交通肇事类人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深度解读,聚焦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类人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关键条款的熟知。组织各县(市、区)司法局每年到关押本地籍服刑人员较多的监狱至少开展一次集体帮教,帮助在监服刑人员安心改造。二是分级管理,宣教强度“动态适配”。严格落实定期巡查走访制度,建立社区矫正对象和刑释解矫人员高、中、低风险三级梯度预警体系。针对风险评估高的对象,加密法治宣传频次,深化专题教育和个别警示教育强度,筑牢其遵规守法思想堤坝。三是节点把握,宣教契机“紧抓不放”。紧扣“6.26”禁毒宣传月主线,充分发挥江西省司法厅派驻戒毒民警专业优势和作用,以“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为主题,组织全市3000余名在矫社区矫正对象开展禁毒法治教育和涉毒毛发检测、尿检等禁毒相关活动,有效防范社区矫正对象涉毒风险。紧抓《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颁布五周年契机,精心策划线上线下系列宣传矩阵,制作发放法条读本及案例警示集锦,组织全市社区矫正对象同步参与法律知识竞赛,营造了学习社区矫正法、敬畏社区矫正法的浓厚氛围。
多措并举,创新“两类人员”多样化法治宣传形式。一是做强网络赋能。赣州市司法局推动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宣传中的积极运用,努力提升普法传播力影响力。通过赣州司法行政微信公众号推出“我的社矫故事”系列专栏,展现基层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精神风貌,讲述他们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用执着和汗水演绎的感人故事,以榜样力量引领前行,总阅读量超过5万人次。推出《赣南表嫂来学法》《赣南律师来说法》《空中法治小课堂》《亮哥说法》《普法小剧场》“雩法同行”云直播等一批精品普法栏目,3部视频类普法作品获国家级奖项,8部获省级奖项。二是做优文化浸润。探索“文化+社区矫正”新模式,将文化力量融入社区矫正对象法治教育新途径,举办“文化浸润社矫·启航幸福人生”赣州文化大讲堂活动,采用短视频+文化解读的形式,说普法故事、谈良知道德、话励志人生,增强社区矫正对象弃恶从善、悔过自新的内心归属。打造“红色教育+”教育矫正新模式,将红色文化资源运用到社区矫正对象法治教育工作中,为教育矫正注入“红色力量”,组织社区矫正对象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劳动感化院旧址开展法治教育和警示教育,让社区矫正对象倍加珍惜矫正机会,防止心怀侥幸,以身试法。三是做实互动体验。借助纪念社区矫正法实施周年集中宣传活动契机,举办社区矫正对象“回首自己、回归家庭、回报社会”专题活动,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自身身份,真心悔过。充分运用社区矫正典型案例强化示范引领,鼓励社区矫正对象变身为法治宣传“实践者”,邀请转化良好者,以自身经历为蓝本现身说法分享思想转变和感悟收获。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参与法治文艺作品创作、排演等活动,在法治实践与角色体验中,实现法治精神的内化与法治认同的深化。(供稿单位:赣州市司法局)
(责任编辑:王凯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