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
公众号
  • 订阅号

  • 服务号

  •          学习强国         手机版         电子期刊          登录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
     法院
     
    司法赋能强治理 多元共治固根基
    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人民法院深度融入综治中心 筑牢基层善治根基
    文章字体:【 】 发布日期: 2025-08-08 来源:法治时代网


    通讯员 刘杰 董悦

     

    大国治理,根系在民;基层善治,法治筑基。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九原区人民法院深植新时代“枫桥经验”,将司法职能深度融入党委领导的社会治理体系,依托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构建“源头预防—多元解纷—末梢治理”全链条机制,推动司法力量下沉、治理关口前移,实现大量矛盾纠纷止于未萌、解于基层,为区域高质量发展夯实法治根基。

    2023年10月九原区综治中心正式运行以来,九原区法院在参与和推动实质化运行上实现关键突破:平台延伸,深度融入——将“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和立案窗口延伸至中心,强化对人民调解的专业指导,推动前端实质化解矛盾,成效获市委政法委肯定和推广;全域布点,司法下沉——8个苏木镇(街道)综治中心高效运行,麻池、哈林格尔法庭率先入驻属地综治中心,实现司法服务零距离;精兵驻点,专业赋能——选派资深法官及法官助理入驻,专职负责案件流转、调解支持、普法宣传及技术保障工作,为综治平台高效运转注入专业司法动能。

     

    “法治智囊”精准滴灌,激活调解专业新引擎

    “有时候,法官解释两句、答疑一下,当事人就像吃了定心丸,我们的调解更专业了、效果也更好了!”提到法院派驻综治中心的员额法官,调解员不禁竖起大拇指。

    前不久,杜某某因物业费与物业公司起了纠纷。调解员两次调解均无进展——杜某某认为“阁楼是开发商赠送的,不该收物业费”,还吐槽“物业卫生打扫不及时、门禁坏了没人修”,物业公司则凭《物业服务合同》要求补交全部费用。调解卡在了“赠送阁楼是否属于物业费收取范围”的法律界定上。

    派驻法官精准援引《物业管理条例》第四十一条核心要义:“物业费收取以物业服务范围为准,阁楼即便为赠送,只要在服务覆盖区域内(如计入产权登记面积或享受了卫生、安保等服务),就该纳入收费范围。”业主对服务质量不满可要求整改,但不能以此为由拒交费用;物业公司也得正视问题,尽快拿出改进方案。

    此番精准释法,瞬间厘清法律关系,将争执焦点从情绪化的“该不该收”成功转向建设性的“如何合理收付”。僵局迎刃而解,双方当场达成和解协议,多年纠纷就此化解。

    这场调解的突破,正是法院“法治赋能”调解的生动实践:建立常态化指导机制,法官深度参与疑难复杂案件调解,提供精准法律支撑。紧扣现代化中心城区治理需求,聚焦物业、劳动等高频纠纷,对调解员开展精准化、场景化法律培训。推行“调前讲法、调中明法、调后析法”模式,将每一次调解转化为生动的法治公开课。2025年1—7月,指导调解成功化解纠纷660余起,组织专业培训3轮,覆盖调解骨干100余人次,基层调解专业化水平显著跃升。

     

    2025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九原区综治中心调解室里区人民法院退休法官作为特邀调解员开展调解工作

     

    “多元会诊”联动攻坚,破解治理梗阻硬骨头

    九原区法院联合综治中心制定联动流程,打破信息壁垒与职能边界,加强部门协调,依托多元解纷平台,以联席会议、联合调解等方式,多方协同攻坚解难题。

    “没想到这么快!法院、劳动部门、民警都来帮我们,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啊!”工人握着派驻法官的手,眼里的焦灼变成了踏实。

    年关将至,四名农民工却攥着皱巴巴的工资条在立案窗口前红了眼——包工头突然没了踪影,一年的血汗钱眼看要打水漂。“我们就想拿钱回家过年,他跑了我们咋办?”农民工情绪异常激动,眼看就要失控。

    综治中心掌握情况后,迅速启动联动机制,派驻法官随即介入:一边轻声安抚农民工,一边当即联系劳动监察大队,协调上门固定用工记录、欠薪凭证等关键证据。劳动监察部门高效核查,很快确认欠薪事实。这边证据刚敲定,派驻法官已同步开启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当场完成立案。

    随后,派驻法官拨通包工头电话,严肃又不失引导地说:“拖欠工资可不是小事,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涉嫌犯罪,要判刑的。现在主动来调解处理,把钱还上,对双方都好。”

    没多久,包工头赶到综治中心。调解室里,派驻法官详解法律责任,调解员居中协调、引导理性沟通,劳动仲裁员核算欠薪金额,民警全程见证流程,多方合力下,双方很快达成一致,包工头在众人见证下签署分期付款协议。派驻法官对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依法赋予其强制执行效力,该案现已履行完毕。

     

    2025年1月,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九原区人民法院派驻区综治中心立案窗口法官指导当事人填写要素式起诉状

     

    “调诉一体”无缝衔接,跑出司法为民加速度

    “调解不成不用再跑法院!”内蒙古某物流公司的经历是最好的证明。其与刘先生的挂靠经营合同纠纷在综治中心调解未果后,派驻法官当场指导填写立案材料、同步审核固定证据,当天即完成立案。

    后续,法院根据案件情况启动繁简分流,因事实清晰、标的不大,该案由速裁团队开庭审理,从立案到结案仅用时15日,企业维权跑出“加速度”。

    九原区法院通过深度整合综治资源,构建“精准分导—效力加持—无缝转诉—繁简速裁”四步闭环的调诉衔接范式:前端根据诉求性质精准匹配最优调解资源;调解成功案件由派驻法官当场审查、即时司法确认赋予强制执行力;调解未成案件,引导当事人填写要素式诉状,通过材料内部流转实现“一键立案”;转入诉讼程序的纠纷,实行繁简分流、简案快审、当判则判,真正实现“调解在前、诉讼断后、效力保障、一站通办”的治理闭环。

    综治中心汇八方合力,纾困解难守万家安宁。法槌落处定分止争,治理创新润物无声。九原区人民法院将纵深拓展司法服务基层治理的实践路径,以更高站位服务区域治理大局,以更实举措织密共治网络,以更新理念引领善治未来,让司法力量成为基层善治的“稳定器”、社会和谐的“助推器”、群众幸福的“倍增器”,在法治轨道上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基层治理的九原篇章!(供稿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九原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王凯伦)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法治时代杂志 京ICP备12049208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