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时代网讯(孙瑞 徐立忱) 作为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从“运河时代”迈向“长江时代”的核心载体和推动城市能级跃升的战略支点,扬州市江都经济开发区科技创业园(简称:江都科创园)坚持以“金融科创高地、数字产业集聚区、宜居宜业新城”为总体定位,聚焦数字经济与税源经济,深化“退二进三”策略,着力构建现代化服务业体系。近十年来,江都科创园园区通过重点项目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招商模式创新及产城融合深化,实现了从城市新区开发向现代化科创新城的跨越式发展,为江都乃至扬州东部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空间重构与项目驱动:筑牢发展根基
空间重构引领高效发展。针对早期规划失衡、产业用地不足等问题,园区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修编,构建“一带两心三轴多区”空间格局。“一带”串联自然景观与城市功能;“两心”形成产城融合枢纽;“三轴”构成发展骨架;“多区”涵盖多元板块。核心区通过调整优化新增约 150 亩科教研发用地,推动存量用地再开发,严格执行 “退二进三”,为高端产业腾挪空间。
江广融合构建产业地标。中集产城项目作为江都史上最大科技综合体,是园区转型的关键引擎。项目定位“科创 + 金融 + 总部”,重点招引数字经济等领域企业。截至2025年6月,项目所有楼栋完成封顶,部分已竣备交付,其余正推进施工。项目目标打造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成为江广融合示范区的“产业第一站”。
商业核心激活消费动能。砂之船奥特莱斯2021年开业,商业规模达227个店铺,开业20天营收破亿元,2024年开票销售额8.25亿元,纳税2891万元,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带动周边业态增长。金鹰新城市中心 2017年9月开业,2024年开票销售额7.9亿元,纳税2050万元,与周边商业体形成“文昌东路商圈”,构建江都消费活力核心区。
数字经济与创新生态:赋能产业升级
核心产业集聚成势。江都科创园园区将数字经济作为主导产业,搭建高能级平台载体。江广科创金融中心在谈总部型企业 4 家,签约意向入驻企业 57 家,未来预计集聚超200家相关企业,吸引超 2000 名高端人才,创造约5000个就业岗位,争创多项品牌。江山赋集创星空孵化器已入驻12家企业,80%聚焦数字经济细分领域,目标定位省级以上资质。
创新成果转化提速。中集产城自2019年以来组建产业团队,协同成立相关商会和招商工作站,举办多场推介活动,储备了一批项目资源,为产业升级提供源头活水。
电商驱动商贸转型。立足苏中商贸城基础,大力发展直播电商产业。2019 年获批扬州市首批直播电商基地,累计投入超1000万元,建成标准直播间54个、人才公寓20间,入驻企业25家,2024年交易额破20亿元,获批省县域电商产业集聚区。成立直播电商行业党委,实施相关工程,目标3-5年内 GMV 超20亿元,实现“再造一个线上商贸城”。
招商机制与环境优化:激发内生动力
重大项目招引提质增效。2017年以来累计签约重大项目11个,总投资244亿元,形成“储备 - 落地 - 建设”滚动发展格局。其中5个项目已交付,2个项目正加速建设。
多元化招商模式创新。江都科创园园区构建“乡贤 + 以商引商 + 重点区域”立体化招商网络。乡贤招商成效显著,砂之船奥莱项目通过乡贤牵线快速引进。以商引商依托企业资源推进产业链延伸;聚焦重点区域,发挥招商大使和工作站作用,举办系列对接活动,拓展项目资源库。
政策与服务保障升级。制定实施相关奖励扶持政策,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全面推行服务机制,提供全流程无偿代理服务,打造“好地方、事好办”服务品牌。建立产才融合创新中心,搭建人才服务平台,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产城融合与短板攻坚:提升承载能级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补短。江都科创园园区持续投入建设,路网优化 “三横三纵”,推进多条道路建设;教育上城南小学投入运营;医疗推进新院区和卫生院建设;水系完成整治和新建工程,实施污水管网改造,解决交通拥堵和内涝问题,提升区域能力。
生态修复与绿色空间构建。依托生态岸线,实施生态修复和江堤路提升工程。开展江淮生态大走廊修复工程,拆除多家企业,建成南水北调源头公园。规划建设生态湿地公园,打造水滨休闲长廊,优化人居环境。
人才安居与民生保障并重。聚焦人才居住需求,江山赋项目建成配套人才住房 402 套,江广科创金融中心在建636套,构建人才安居体系。完成多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累计征收拆迁2300余户,实现产城融合与民生改善协同推进。
未来,江都科创园将持续深化布局,强化数字赋能与税源培育,破解瓶颈,奋力打造扬州东部科创新城和江广融合示范区,为中国式现代化江都篇章提供核心引擎动力。(供稿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经济开发区科技创业园管理办公室)
(责任编辑:王凯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