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之际,8月12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奋进新征程’环境资源审判讲坛”第七讲,在“两山”理念发源地——浙江省安吉县举行。来自全国8个省市法院的代表齐聚一堂,深入探讨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的经验与发展方向,为美丽中国建设注入司法力量。
此次讲坛旨在为全国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共同感悟“两山”理念的真理力量与实践伟力,进一步凝聚加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的共识,推动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再上新台阶。
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庭长吴兆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许惠春,湖州市委常委、安吉县委书记杨卫东,湖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肖国耀等出席活动。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党支部书记汪玉成,全国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三级职员、研究员谷树忠,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武汉大学法学院院长、环境法研究所所长、教授秦天宝受邀担任点评嘉宾。全国四级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干警以视频方式同步参加讲坛。
“今年是我院环境资源审判庭成立的第九年。作为‘两山’理念发源地的人民法院,我们始终坚持把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置于绿色发展大局中谋划和推进,努力以司法‘含绿量’提升高质量发展‘含金量’。”浙江省安吉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费思杰在发言中表示。讲坛上,来自陕西、河北、福建、浙江、上海、黑龙江、山东、云南等法院代表围绕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分享了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的宝贵经验和创新做法。最高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还介绍了中国环境司法的国际传播情况,展现了中国为国际环境法治贡献的司法智慧。
现场,受邀嘉宾紧扣法治护航生态保护这一主题,结合发言内容,从不同角度进行点评,并对全国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的发展方向、群众获得感、国际传播力等方面的实践和成就给予充分肯定。“这次讲坛不仅是工作的交流,更是一场生动展示中国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奋进历程、深刻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践伟力的思想盛宴。”汪玉成表示。
据了解,2014年以来,全国法院依法公正高效审理各类生态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200余万件,制定、修订相关生态环境资源司法解释22部,发布指导性案例45件、典型案例49批461件,收入人民法院案例库350余件典型案例,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截止目前全国法院设立环境资源专门审判机构、组织2400余个,从事环境资源审判的法官和司法辅助人员1.6万余人,1700余家法院实行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归口审理。
“‘两山’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20年来内涵不断丰富完善,为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庭长吴兆祥在讲话中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做实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切实把“两山”理念落实到环境资源审判各方面。深化改革创新,深入推进环境资源审判体制机制更加成熟定型,推进环境资源刑民行审判职能统一归口机制,探索以区域流域为单位的环境资源案件跨行政区划管辖,加强生态环境一体化保护。聚焦环境资源审判专业化特征,狠抓人才培养,健全人才培养和储备规划,建设一支秉持现代环境司法理念、既精通法律又熟悉环境资源专业知识、具有国际视野的专家型、复合型人才队伍。
现场参加讲坛活动的8省市法院代表还共同发出《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奋力推进生态环境资源审判现代化倡议书》,从政治忠诚、服务大局、司法理念、系统保护、体制机制、多元共治、队伍建设、国际交流等八个方面系统阐述了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的方向与承诺。这份倡议以“两山”理念提出20年为新起点,面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任务、新要求,以司法利剑守护绿水青山,让每一份司法裁判成为生态文明的注脚,为美丽中国建设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