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第一法院官方微博将全程图文直播庭审实况 558名社会人士签名呼吁对其轻判 “慈母溺子案”今日审理 韩群凤在看守所经过了150多个日夜之后,将在今天接受审判。根据第一法院安排,今日上午9时30分,韩群凤溺子案将在社会的广泛关注之下公开开庭审理,近二十家媒体聚集在石龙镇见证韩群凤受审过程。 第一法院对韩群凤案件煞费苦心,专门向媒体发布《采访须知》称,为了满足公众的知情权,该院将会利用第一法院官方微博对案件全程图文直播。同时,针对韩群凤是限制行为能力人的特殊情况,法院最终确定仅由中国网络电视台对此案现场同步直播,以减轻对韩群凤的精神压力。 除了韩群凤之外,她的丈夫黄先生再次成为关注焦点。昨日,记者拨打黄先生电话发现,他私自将电话呼叫转移到大岭山一位陌生人的手机上。“被呼叫转移”的罗先生异常苦闷,“我为他做了半个月的电话秘书了”。 记者获悉,除了韩群凤亲友、邻居向检察机关提交的求情书之外,社会公众和团体也发出了求情签名信,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已经收到558个签名请求对韩群凤轻判。
法院微博全程直播庭审 东莞市第一法院称,该院受理韩群凤故意杀人一案后,十多家媒体纷纷致电要求采访庭审活动,为了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并依法保障庭审的正常进行,法院要求媒体记者需要携带单位出具的介绍信和记者证才能采访。 另外,法院还针对当事人韩群凤的特殊情况进行了特别安排。由于韩群凤是限制行为能力人,为了减轻对她的精神压力,法院确定由中国网络电视台进行现场同步视频直播,东莞阳光网进行庭审录播,并由专人进行摄影提供给媒体使用。 据悉,第一法院还将在该院微博对庭审进行同步图文直播。 |
审判员有7年刑事审判经验
韩群凤案件已经确定在第一法院二楼审判庭公开开庭审理,目前,该案合议庭人员也已经最终敲定,法院发布消息称,该案将由审判员李缨担任审判长,审判员薛枫艳和人民陪审员钟柏茂依法组成合议庭。
据了解,审判员薛枫艳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女法官,她已有着7年刑事审判的经验。人民陪审员钟柏茂担任法院陪审员已有两年时间,他的社会职务是东莞妇幼保健院的副院长,对特殊儿童的状况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丈夫始终拒露面
竟将来电转到别人号码上
自韩群凤“溺子案”见诸报端之后,其丈夫黄先生一直拒绝正面接受媒体采访,数月以来备受诟病。韩群凤“溺子案”开庭在即,韩群凤的丈夫黄先生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不少网友发表言论称,在回避了媒体数月之后,黄先生应该“有话要说,有话想说”。
昨日记者电话采访黄先生时,竟然发现他单方面设置了呼叫转移,将所有的来电都转移到了一个陌生人的号码上。
将手机来电转移到陌生人的号码
这个号码主人姓罗,多年来一直在大岭山做生意。昨日,罗先生向记者大吐苦水,“我就像他的秘书一样,每天帮他接电话,已经有半个月了。”罗先生称,半个月前他开始接到法院、媒体和黄先生朋友打来的电话,最后才知道自己的手机被对方设置了呼叫转移,“我像中彩票一样被他抽中了”。
罗先生说,了解韩群凤的事情之后,他对黄先生一家很同情,他认为黄先生出面对妻子的案件有好处,“他以这种无赖式的转移电话方式进行逃避,是不负责任的”。
昨日,罗先生再次拨通移动客服热线,“客服人员告诉我,这种情况没办法解决”,他无奈地说,还不知道要替黄先生做多久的电话秘书。
案发前曾接到疑似韩群凤电话
本报记者在采访韩群凤案件的时候,曾经了解到韩群凤与丈夫关系不好。韩群凤的邻居告诉记者,黄先生有不回家的情况,还听到过两人发生争吵。
昨日,罗先生也向记者透露,他使用“被呼叫转移”的号码不久,曾接到过一个疑似韩群凤的电话。罗先生说,去年6月的一天,他接到过一名女子的电话,该女子很急切地在电话中说“老公,你什么时候回家吃饭”。另外,该女子还说了一些为何一直不回家,请他快点回家的话。
结合韩群凤案件,罗先生表示,韩群凤的丈夫不可能随便选一个号码设置呼叫转移,“我现在所用的号码以前有可能由韩群凤丈夫使用过”。
罗先生据此推测,在案发前,韩群凤的丈夫有不回家的情况,韩群凤和丈夫之间由此产生了矛盾。
引发关注:社会各界558个签名呼吁轻判
韩群凤“溺子案”见诸报端后,近一个月来一直引起热议。一方面,韩群凤的亲朋好友、住地居民近千人向东莞检察机关递交了联名求情信,要求对韩群凤轻判。另一方面,5月22日,妇女/社会性别学学科发展网广东子网络、中山大学性别教育论坛和广州新媒体女性网络通过网络媒介为韩群凤联合发出签名信,为韩群凤发起自愿签名活动,短短3天就收到了300多封支持签名邮件。
签名信中写道,希望法官在判决时能考虑到这位母亲对儿子13年的爱和付出,考虑到她缺乏社会支持、事实上也缺乏家庭帮助的情况下独力照顾孩子的艰难状况。同时,签名信还称“应该关注到脑瘫儿这个群体,我们希望能够杜绝类似的惨剧发生,希望我们的社会政策能够给韩群凤这样的母亲和家庭以希望。”
昨日,该项签名活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截至5月31日共收到签名558个,签名者包括学生、教师、公务员、公司职员、农民工等。(记者唐红杰)
新闻回顾:东莞母亲溺杀脑瘫双胞胎 控方称有法定从轻情节
全国类似韩群凤的人伦惨剧凸显一个问题:拿什么拯救脑瘫儿父母
连日来,南方日报独家报道东莞母亲韩群凤溺杀脑瘫双胞胎自杀未遂的案件后,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记者调查发现,母亲杀脑瘫儿不是个案,我省及全国多个地区都曾发生这种人伦惨剧,广东省残联有关负责人表示,我省有相应的救助制度,未来将继续改进。
●控方:被告有法定从轻情节
南方日报调查了解到,在案件侦查阶段,韩群凤的家属、邻居、同事以及村民共约四五百人写求情信求情。本报报道之后,案件通过本报微博及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微博转载,开始在网络上迅速发酵,留言求情的网民不断递增。全国各大媒体纷纷联系采访,让法院倍感压力。
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有关负责人表示,继续审慎对待此案。
记者从起诉书了解到,检察机关认为,鉴于被告人在作案时控制能力明显削弱,为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第三款之规定,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广东省律师协会刑法专业刘律师认为,起诉书如此认定,应当已经有专业司法鉴定机构的专业认定,韩群凤如果是精神病人,结论会是无刑事责任能力人,韩群凤应是患有抑郁症,因此责任能力有限,在法律上,这属于法定可酌情从轻处理的情节。
●案例 脑瘫儿父亲亦精神崩溃
“我不想指责那位妈妈,没人想承受这种悲惨世界。现在还有很多这种家庭在苦苦支撑,怎么办?”网友“住家实力男”提出疑问。
据广州市残联去年的统计,全市有6000名脑瘫儿童,而每年能上学的孩子不足一成,90%只能待在家里。这6000名脑瘫儿童背后,是6000个背负沉重负担的家庭。
韩群凤在绝望中曾经痛心疾首地说:“我万一有什么事,孩子怎么过?丈夫和婆婆累垮了怎么办?”对于脑瘫儿童的家属而言,这种看不到希望的生活,是个沉重的精神负担。
据媒体报道,早在去年3月,绝望母亲陈某某抱着两岁半的脑瘫儿子一起跳入了深圳莲花山公园人工湖,与韩群凤的结局一样,孩子溺水身亡,陈某某却获救了。陈某某原本也是一位开朗、善良、热爱生活的女子,但为了儿子的病,她四处奔波,两年来跑遍全国各地的大医院,儿子病情却不见好转。
2年就压垮了一个母亲,像韩群凤那样坚持13年的呢?甚至20年的呢?
据《京华时报》2008年报道,江苏母亲李道红带着脑瘫的女儿四处求医20年后,给女儿喂下上百片安眠药,并将枕巾和被子盖在她脸上,女儿窒息而亡。“不想再让孩子受罪了,也不想让她再连累家里人了,想让她安静死去,早日解脱。”
孩子的病,他人的目光,求医的艰辛,把一个又一个母亲压垮,甚至让男子汉也为之崩溃,更有绝望的父亲网上发帖称要杀死脑瘫的女儿。吴某与妻子每月的工资加起来只有6000元,但3个月大脑瘫女儿的月治疗费就要过万,更让这对夫妻绝望的是,医生说孩子的情况,会越大越糟糕。
“我真的不忍下手,也不知道如何下手。她瘫睡在床上,无法动身,只知道哭泣。却不知道拭去嘴边的口水。需要别人喂饭,需要别人给她洗澡换衣,偶尔会抽搐,口吐白沫。不认识父母。不知道喊爸爸。这些都超过了我对女儿和生活的想象,我无法承受。我在想,我要这样的女儿干吗?”尽管吴某只是上网发帖发泄情绪,但他内心的压抑可想而知。
2009年2月,成都大邑县男子罗学均不堪生活重负,在送12岁脑瘫女儿回老家的途中,竟然亲手将女儿活活捂死,并掩尸在自家附近的小河边。“如果不是被逼得没办法了,我怎么会对自己最亲、最爱的孩子下毒手?”这个大男人在绝望中痛哭不已。
一个个悲剧说明,脑瘫孩子的命运全决定于父母的态度。处于绝望中的父母,到底该如何拯救?
●省残联康复服务蛋糕还很小
“看到东莞的这个新闻,我感到很难过。”昨日,省残联康复部部长柯沫夫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这样说。他表示,我省0—6岁的残疾儿童有17.33万,然而社会可提供康复学位仅有6800个。很多脑瘫孩子经过康复训练,会逐渐恢复功能。政府应加大投入,让更多的残疾孩子享受康复服务。
广东残疾人事业明显滞后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为残疾人提供的公共服务还难以满足残疾人的基本需求。近年来,京沪苏浙等省市残疾人事业快速发展,特殊教育、社区康复、残疾人就业、社会保障等发展水平也明显高于我省。
去年,我省已经在全国率先立法规定对0—6岁残疾儿童实施免费抢救性康复服务,这将为全省17.33万0—6周岁学龄前残疾儿童及其家庭带来实惠。去年,国家和省财政补助我省欠发达地区约3000名儿童接受免费抢救性康复服务,发达地区3800多名儿童获得地方财政资助减免。
省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应加快研究制定特殊教育、重度残疾人托养和“五个一”工程建设的经费保障机制,尽快出台我省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强残疾人康复教育机构和残疾儿童教养学校规范化建设,研究制定残疾学生助学补助政策,完善残疾学生助学体系。(据南方日报)
“慈母溺子案”引发大讨论 部分脑瘫儿家庭吐心声
韩群凤家的院子 卢政 摄
"慈母溺子案"最快10天后开庭 当事人还没请好律师
昨日,母亲韩群凤溺死13岁双胞胎脑瘫儿的新闻引发了一场法律和人情的大讨论。与韩群凤的经历极其相似,同样发生在寮步镇、同样由(广东)东莞市第一法院审理,31岁的贵州男子邰长当把出生2天的脑瘫儿子扔进水沟溺毙,最终法院以故意杀人罪轻判邰长当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
也许已经身陷囹圄的韩群凤不会知道,她的行为和经历引发了一场专家、市民和网友的观点大碰撞。法律专家称,韩群英的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但韩群凤在溺死两个儿子之后自杀又有自首行为,同时在检察院的公诉书中提到韩群凤在作案时控制能力明显削弱,为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根据《刑法》规定,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但韩群凤经受了13年的煎熬,又亲手制造了一出人间惨剧,她可以得到宽恕吗?还是该得到杀人者应有的惩罚?在这个人世间,像韩群凤一样的人们又是如何生活的呢?昨日,众多处于脑瘫家庭的网友现身说法,诉说脑瘫家庭的不幸及对韩群凤的理解。“得脑瘫的小孩是不幸的,但更可怜的是他们的家人。”
脑瘫双胞胎母亲:再苦也绝不放弃
“韩群凤13年无怨无悔照顾儿子的艰辛,我非常能理解,但再怎么样也不能溺死自己的儿子,13年都忍了,为何半途而废?!儿子是我的希望,我一定要让他们好好的。”
“孩子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再苦再累我也绝不会放弃他们”。家住长安镇的邓女士与本案的当事人韩群凤的情况相仿,她也有一对天生脑瘫的双胞胎儿子。然而对于韩群凤的选择,她表示“太不可思议了”。她说,“韩群凤13年无怨无悔照顾儿子的艰辛,我非常能理解,但再怎么样也不能溺死自己的儿子,13年都忍了,为何半途而废?!”
邓女士说,自己的处境并不比韩群凤好。自打双胞胎儿子出世没多久,就被诊断为脑瘫。而丈夫也是一名聋哑人无法正常工作。“我们这一家子就我一个健全的”。她叹道,从2008年儿子确诊开始到现在,她已经带着儿子跑遍了各大城市的医院,每每都是抱着极大的希望去,却拖着失望的心情而回,“看着日渐长大的孩子,我无数次觉得心酸,偷偷抹眼泪,但从未想过放弃”。
长期的治疗费用,已把这生活本就艰辛的家庭压得喘不过气。最终他选择把两个儿子送到了东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进行免费康复治疗。而自己则在康复中心附近租了一间不足30平方米的屋子,婆婆、邓女士和丈夫、孩子,这一家五口人就这么“挤在一起”。
为了让儿子尽早康复,邓女士和丈夫对自己都十分“抠门”,她说,近五年来,她没有给自己买过一件新衣服,更是从来不用任何护肤品。“能省则省,省下钱全给儿子看病。儿子是我的希望,我一定要让他们好好的”。
脑瘫家庭亲友:脑瘫儿家人更可怜
韩群凤的遭遇就是脑瘫患者家人生活的剪影,这样的情况“对孩子自身来讲是个痛苦,对家里来讲也确实是个负担”。
众多发表意见的网友当中,一个群体的声音颇为引人注目——脑瘫患者的亲朋好友。在他们看来,除了杀人,韩群凤的遭遇就是脑瘫患者家人生活的剪影。
来自广州市的手机网易匿名用户说,他家邻居的小孩就是脑瘫,“2岁了,可怜的父母到现在都不相信自己的小孩就是脑瘫,只是认为比别人的发育晚些。”他看到孩子的父母“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坐车为小孩看病”,已经坚持了两年,“像上班一样”。作为旁观者,他看孩子的父母“似乎2年间就老了10岁”。“得脑瘫的小孩是不幸的,但更可怜的是他们的家人。”
来自辽宁的腾讯网友“自由鸟”说,她就有一名现年10岁的脑瘫女儿。与韩群凤一样,她也有结束女儿生命的想法,但她直言“做不到”。不过,她说,自己能理解韩群凤,“痛苦和压力只有自己知道。”
来自西安的腾讯网友“天马行空”说,韩群凤的悲惨遭遇天天在姐姐家上演。“我姐家里也是个脑瘫女儿,都25岁了,不会站立、不会说话。”“天马行空”说,这样的情况“对孩子自身来讲是个痛苦,对家里来讲也确实是个负担。”
现状:莞新生儿脑瘫发病率超千分之二
“据粗略统计,全市共有户籍残疾人6.8万人,我们虽然没有专门统计过目前有多少脑瘫儿童,但东莞新生儿脑瘫发病率大概为千分之二到千分之三”。昨日,东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仅该中心近五年来接收0岁到7岁的脑瘫儿童就达到了464人,且呈现出逐年略微递增的趋势。大部分脑瘫儿童最突出的症状是存在运动障碍。
据介绍,经过专业治疗和系列康复训练之后,其中80%的儿童基本上都可以生活自理和重获 运动能力。“脑瘫的治疗是个长期的工程,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且治疗和护理的费用也比较贵,因此无论在经济上,还是精神上都会给家庭造成极大的压力”。该负责人称,在该中心进行康复训练的儿童,大部分都要经过两年以上的训练,才能明显康复。
救助:三种途径可救助脑瘫儿家庭
昨日记者从东莞市残疾人联合会了解到,不仅东莞,广东省乃至全国其他地区目前都还没有完善的脑残儿童救助专项机制。“虽没有专项机制,但救助脑瘫儿的工作我们一直在做”。东莞市残疾人联合会康复部黎姓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救助方式主要为以下三种。
一方面,东莞市成立了专门的残疾人康复中心,中心还设立了全国脑瘫儿童康复引导式教育培训实习基地,面向社会,免费为脑瘫儿童提供康复服务。“中心目前的接纳量有限,每年能接收的脑瘫儿童大概为100名左右,主要针对0岁到7岁的儿童,为满足社会需求我们已向政府提出了扩大服务能力的申请”。该中心负责人称,为了让其他无法参与中心康复的脑残儿也能得到照料,每周四下午为该中心家长接待日,指导家长开展家庭康复训练。“现在有些脑残儿家长自己默默承受压力,这样不好,希望大家走出来,参与我们的集体救助行动”,需要帮助的家庭都可拨打22687099进行咨询。
另一方面,目前东莞已经出台了《东莞市扶助残疾人办法》,按照该办法,残疾儿童学习期间,由其监护人向市残联申请,经批准后,按每人每月400元的标准给予生活费补助。与此同时,对于特困脑残家庭,政府也会每月给予专项补助资金。
除此之外,记者还了解到,为减轻脑瘫治疗费用给家庭造成的经济压力,今年7月1日开始,东莞市将扩大医保救助范围,并增加康复项目,其中就涉及脑瘫所需的针灸及物理治疗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