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
公众号
  • 订阅号

  • 服务号

  •          学习强国         手机版         电子期刊          登录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司法
     司法
     
    如东推进村居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
    文章字体:【 】 发布日期: 2019-11-21 来源:中国普法创新网

    本网11月21日讯(张建华 陈徐东)如东县司法局坚持统筹协调,注重发动群众,不断夯实村居社会组织基础,充分发挥村居社会力量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一线”帮教作用,取得良好效果。

    一是发挥网格长作用,筑牢监管第一道防线。以“网格化管理”基层治理模式为载体,充分利用网格化信息管理平台,将社区服刑人员帮教帮扶活动全面纳入网格化管理体系中,确保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向村(社区)一线延伸,筑牢管控的第一道防线。将242名网格长纳入社区矫正小组,建立网格信息收集、快速反馈机制,网格长进行辖区巡查的同时,负责参与社区矫正动态信息收集上报等工作,今年协助处理人员信息核查600余件,有力防止社区服刑人员脱、漏管现象。

    二是发挥志愿者特长,落实亲情帮教第一责任。全县聘请500余名党政机关干部、“五老”干部、企业管理负责人及家族有威望人员担任志愿者,与帮教人签订亲情帮教责任书。邀请亲情帮教人共同参与社区服刑人员首次入矫教育,使他们进一步了解社区矫正相关规定,以便更好地配合司法行政机构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志愿者注重情感式教育,从思想上关心,生活上关爱社区服刑人员,帮助消除各种不和谐因素。今年,志愿者参与入矫宣告512次,参与走访3000余次,召开协商会议63次,有效化解社会服刑人员矛盾纠纷32件。

    三是发挥村干部优势,打造“一公里”矫务圈。将一部分社区服刑人员帮教、家访、谈话谈心、社区服务等工作内容委托给村居,以便及时掌握服刑人员动态,确保社区矫正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今年村干部组织社区服务500余次,进行谈心谈话300余人次。依托村居民委员会、司法行政工作站、治保调解组织等基层资源,在村居“两委”班子成员中确定一名社区矫正教育管理工作负责人, 发挥地缘近、信息灵、处置及时的优势,协助了解本辖区内社区服刑人员思想动态、活动范围、社会交往等情况,第一时间协助处置突发情况,努力打造“一公里”矫务圈。

     

    如东村居法治文化阵地实现全覆盖

    2017年,如东县出台《关于推进村居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实施意见》,明确2019年底法治文化阵地实现全覆盖。三年来,该县司法局按照“整体推进、差异发展、资金引导、全面覆盖”的思路,坚持合力共建、资源共享、法治惠民的原则,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配备和完善法治文化设施,实现村居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

    一是融合推动,构建“公园式”法治文化阵地。依托现有公园、广场等,融入法治人物雕塑、法治小品景观、法治名言走廊、法治漫画墙等法治元素,打造融合式法治文化阵地,将法治文化融入到市民日常休闲生活中,在潜移默化中传播法治文化。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高新区法治文化广场、栟茶镇法治文化广场、双甸镇法治文化中心、大豫镇法治文化广场、新洋口人法治文化小区、洋口港法治文化公园、经济开发区法治文化广场等11个大型法治文化公园(广场)以及76个小型法治文化公园(广场)。

    二是立足实际,打造“便民化”法治文化阵地。重点立足于村居服务中心,建立法治村民学校和法治宣传栏,利用已有的农家书屋设立法律图书角,确保每一村都有法治文化活动阵地,让法律真正走进百姓生活。全县113个村居利用村部广场、院落的基础设施,增添法治文化内容,形成一定规模的法治文化小广场,如岔河镇陆港村法治小苑、袁庄镇铁果门村法治宣传教育中心、新店镇祝套村法治文化中心、栟茶镇三星村法治文化中心、大豫镇丁家店法治文化小广场等。

    三是务求实效,构建“实用化”法治文化阵地。着眼于人群集聚区,以中小学校园、集贸市场、商业圈等为基点,通过建立法治文化长廊、法治文化墙等,广铺法治宣传网,高密度经常性普及与市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营造起浓厚的学法、用法、守法氛围。目前,已建成高新区如东农贸中心市场、丰利法治市场、洋口港开发区市场、新店法治文化园区、启秀村法治文化墙等56个法治文化阵地。(江苏省如东县司法局)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法治时代杂志 京ICP备12049208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