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2012年9月13日讯 通讯员姚春雪报道 “六五”普法期间,新疆昌吉州奇台县跨越式发展步伐加快,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人民政府确立的发展目标,坚持以服务大局为基本取向,以服务群众为价值追求,以开拓创新为活力源泉,做好新形势下法治文化建设工作。为更好地促进全县各族群众自觉学法守法用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推动奇台县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在全疆实现“三个率先”目标,奇台县运用媒体搭建的“法治连心桥”助推了奇台县法治文化建设。
《古城行风热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线”
自2005年“古城行风热线”节目开通以来,已成为群众反映问题和表达诉求很好的平台。这7年多来,通过派人员到区、州热线节目组跟班学习等方式,培养了素质过硬、工作经验丰富的热线节目主持人、导播、记者队伍。
为了切实把新广、昌广、古城“三级行风热线”节目成为百姓的“民心线”,促进行业作风转变的“监督线”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线”,县委、县人民政府非常重视,提出“开办行风热线直播节目,不断完善舆论监督机制,打造有态度、有影响的行风热线节目品牌”要求,并下发《关于印发<古城行风热线工作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从2011年9月起,“古城行风热线”节目进行直播,不断扩大影响力。同时,在新建的广电大楼设置了新的古城行风热线直播间,更新软硬件设备为节目方式由录播向直播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为确保直播节目高质量播出,完善《古城行风热线》运行机制。县人民政府纠风办、广电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共同制定播出计划,确定上线单位及关注话题。下发《古城行风热线考核办法》、《做好“古城行风热线”直播节目参播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对各参播单位前期准备、中期坐客直播间、后期办理群众诉求等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并要求每个部门单位都至少配有1部收音机,纠风办及时通知相关单位组织党员干部收听、收看上级及兄弟部门单位坐客直播间节目。尤其是地州、厅局、企业领导视频直播节目及行风追踪节目,对节目中群众反映的问题及诉求进行认真对照分析,查看本单位是否有类似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对曝光的反面典型案例更是做好警示提醒工作,进一步健全防范机制。如有反映本县诉求问题则第一时间给予回复。截止目前,各单位共组织集中收听收看活动230余场次,在全县开展了矛盾纠纷及群众诉求集中排查化解活动8余次,排查办结群众诉求件共211余件。2011年5月7日以“以人为本、群众第一、民生优先、基层重要”为主题成功承办2011年“新广行风热线县市领导接待日--走进奇台县”首场户外直播活动。
《与法同行》关注老百姓身边事的“民心桥”
在上述背景下,2012年起奇台广播电台开办的《与法同行》栏目应运而生。如果说“古城行风热线”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线”,那么《与法同行》就是关注老百姓身边事的“民心桥”。随着听众法律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自我维权意识的增强,一味说教式缺乏交流的节目形式已不被人们所接受。
《与法同行》引入互动型传播方式即:“法制资讯+法律专家点评+热线+来信”的表现形式。在节目中主持人与法律专家共同讲述一个或几个实际案例来展现新闻事件、传递法律知识。律师做客演播间与来电来信投诉的听众对话,解决他们碰到的实际困难。“法制资讯”版块把握法治进程,传递最新最快的法律信息,让群众及时了解区、州、县乃至全国法治建设的现状,掌握最新出台的重要法律法规。该版块以主持人轻松通俗的语言把同属于一个主题的法律咨讯有机地串联起来,深入浅出地向观众传递法律知识。“案例点评”、“律师随行”版块以新近发生在区,州、县乃至全国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和教育意义的一个典型案例或社会热点事件为报道对象,从法律和道德的视角去观察和分析事件当事人的命运,深层剖析事件背后蕴涵的深刻法律或道德价值。该版块主要采用“案情报道+专家点评”的制作模式,并且根据选题的性质综合运用场外热线、演播间访谈等其他表现手法。“法治时评”版块针对当前关注的法律现象,请专家、资深律师评说法律,针砭时弊。
《与法同行》节目每周一、三、五为首播,每周二、四、六为重播,自开播以来共播出64期节目,每天中午14:00时(黄金时间)准时播出。《与法同行》节目直接走近听众,双向交流的方式使法制教育更贴近群众,更易于接受,在奇台县广大听众中已有了不小的反响,受到各族群众的欢迎。
此外,《与法同行》节目组与司法行政部门一起推出的“法制3•15”、“送法下乡” “法制进社区”等大型公益活动,架起了一座民主法制与奇台县各族群众沟通的快车道。
“法治连心桥”的搭建,为大力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满足群众法律需求、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打造了一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普及法律知识的平台,一个展示奇台县依法治县工作成果的窗口;为促进奇台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服务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实现“法治奇台”目标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新疆昌吉州奇台县司法局普法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