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当2025年的春风吹拂千年古城西安,法治的脉搏正与城市的发展同频共振。在今年的西安市“两会”上,15位律师行业的代表委员以专业视角和民生情怀,聚焦法治建设、社会治理、民生改善、经济发展等关键领域提出百余项议案提案,他们或深入剖析社会治理难题,或躬身实践解决民生问题,或建言献策优化营商环境……展现了新时代律师群体用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担当。
律师行业的代表委员在会场合影留念
筑牢法治根基 护航发展新格局
“法治”是律师行业代表委员议案提案里最多的元素,他们提出多项系统性改革建议,推动法治实践与制度创新深度融合。李宏良代表建议检察机关全面告知当事人法律后果,保障值班律师会见权,完善检察权运行机制,推动司法透明化。同志杰代表针对基层治理难题,提出优化12345热线分派机制,明确社区事务准入清单,建议严惩恶意投诉行为,提升公共资源使用效率。王浩公代表提交《加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执行与宣传的建议》,提出建立“公检法司联动执法机制”,严惩非法侵占林地、违规建设等行为,为守护“中华祖脉”注入法治力量。此外,陈卫民代表建议推广社区法治“1133”工作模式,通过专职法律顾问全覆盖提升基层依法治理能力,为全国基层治理提供“西安样本”。
护航经济发展 激活产业新动能
围绕西安建设“全球硬科技之都”的目标,律师代表委员以法治思维破解发展瓶颈,从政策、金融、产业多维度建言,助力产业升级与市场活力释放。刘洁委员在《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提案》中,呼吁加大对科技创新领域的投资力度,通过引导基金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加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推动西安科技创新产业集群的形成。王浩公代表则谋划“文旅经济一体化”,建议加大对文化旅游融合项目扶持,鼓励开发以文化体验为核心的产品,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更深入地感受西安的文化魅力,提升文化旅游的品质和内涵。此外,多位代表委员聚焦政府投资基金提质增效,提出优化退出机制、加强风险防控等建议,助力资本与产业高效对接。
破解民生痛点 绘就幸福新图景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民生关切始终是律师代表委员履职的核心焦点。刘霄峰委员建议将分娩镇痛纳入医保目录,减轻生育负担,为育龄妇女提供更有温度的健康保障,助力人口政策落地。林显春委员则提出地铁车厢动态分流、增设无障碍设施等优化措施,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效能。王浩公代表提出通过财政补贴、社区场地共享等举措,将助餐场所选址深度嵌入社区老年人日常生活半径,让独居老人享受“家门口的热乎饭”。同志杰代表以修建法治广场作为解决方案,满足了群众在家门口既能休闲又能学法的诉求。此外,李丹委员针对大气污染治理,建议“严控燃煤电厂排放”“推广地源热泵供暖”,直指空气质量排名倒逼转型的紧迫性。
创新社会治理 构建共治新生态
律师群体以专业智慧推动治理现代化,代表委员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多元共治路径。刘洁委员提出创新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交通运输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依托交通执法支队设立“调解工作室”,从源头化解轻微事故纠纷。林显春委员推动“参政议政成果汇编”,将律师代表委员建议根据不同分类整理成册,为政府决策提供“法治智库”参考,促进经验共享与政策转化。陈卫民代表高度关注《西安市限制养犬条例》落实情况,推动养犬管理工作迈向规范化、法治化。针对法律咨询市场乱象,刘涛代表提出专项整治方案,建议市场监管部门严查“冒充律师执业”“虚假承诺胜诉”等行为,并建立“法律咨询公司黑名单”。
法雨润物千秋业,治道通衢万象新。今年西安市“两会”期间,西安律师行业代表委员们立足“国之大者”谋划“城之要事”,聚焦“民之关切”传递法治温度,以务实建言和发展良策,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履职答卷。这支深谙法治精义、心怀民生冷暖的专业队伍,正以“法治先锋”之姿,勾勒法治西安建设的新图景,必将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新篇章贡献坚实法治力量。(供稿单位:西安市律师协会)
(责任编辑:王凯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