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时代网讯 维护机井惠民生,保障灌溉促丰收;更换水泵解民忧,保障村民饮水安全;强化医保基金使用监管,挽回医保基金损失……这些被详细记录在安徽省界首市纪委监委监督推动民生实事台账上的鲜活案例,既是各部门各单位真抓实干、为民解忧的生动写照,也是该市推动民生改善的有力印证。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集中整治以来,该市纪委监委坚持把监督落实好民生实事项目作为工作重点,以群众最关切的利益诉求为突破口,聚焦社会救助、城镇燃气安全、不动产登记、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护等群众身边事,靶向发力、精准监督,着力推动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除了集中推进的16件群众身边具体实事外,我们还按照‘上级命题、群众点题、乡镇答题’的工作模式,创新开展‘一镇(街)一实事’,督促各乡镇街道立足实际,选定1项年度内主动解决的民生实事,所选实事要求贴合本地需求、群众受益面广、切实可行。”该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介绍道,这一举措能有效推动民生工程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将惠民政策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面对跨部门、跨领域的民生事项,该市纪委监委强化统筹协调,通过不定期召开工作协调会,构建起信息互通、线索移送、跟踪督办、成果共享的监督“一盘棋”格局,形成“党委、政府主责、部门协同推动、纪委监督落实”的联动体系,及时打通了推进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今年以来,该市纪委监委已协调组织召开行业部门联席会、调度会等3场次。
为确保民生事项办理成效,该市纪委监委还建立了“三方评估”机制,发挥纪检监察协作区近距离监督优势,通过实地调研、蹲点督促等方式,对“一镇(街)一实事”项目开展常态化监督指导。按照班子成员联系督导机制,不定期开展全覆盖督导评估,并适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约监察员、群众代表等参与成效评价,对群众获得感不强、落实不到位的,及时督促整改;对敷衍塞责、不严不实的,严肃追责问责,确保每一项民生实事都经得起检验。
“枝叶关情,实干为民。”该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聚焦民生保障关键领域,紧盯责任落实、工作作风等环节,严查懒政怠政、不作为慢作为等突出问题,督促相关部门主动靠前履职,以扎实行动把群众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书写更多有温度、有质感的民生答卷。(供稿单位:阜阳市纪委监委)
(责任编辑:王凯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