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辖区一小区因物业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组织召开“街乡吹哨 部门报到”工作研判会,联合区住建局、韩店街道办等部门进行现场协调,三天后业主们迎来新的物业入驻。
在驻长治市武乡县综治中心调解员刘双庆的帮助下,曾为蟠龙镇李家坪村和贾豁乡贾豁村修路的付某顺利拿到被拖欠的工程款18万元。他逢人就说这事儿,主动当起综治中心“宣传员”。
……
努力将综治中心打造成社会治理“晴雨表”、矛盾解纷“终点站”、服务群众“连心桥”。近年来,长治市以“阵地建设、矛盾化解、数智赋能”为重点,切实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一环,聚焦实体建设、实战运行,不断整合力量资源、夯实基层基础、创新工作机制,着力打造矛盾纠纷化解、社会治安防控综合性平台,高质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人民群众化解矛盾纠纷“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今年以来,全市各级综治中心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8696起,成功化解8037起,化解率达92.42%,有效防止了矛盾纠纷激化升级、上行外溢,同时也充分彰显了综治中心作为化解矛盾纠纷、助力基层治理“前沿阵地”的重要作用。
如今在长治,“有矛盾纠纷就找综治中心”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调解千家事 温暖万人心
搭建“一站式”平台——
直面群众、解决诉求
长治市武乡县人民广场旁,高标准改造500余平方米的实体化阵地,如同一个解决矛盾顽疾的“全科医院”:进门导访台“挂号分诊”、登记建档,接收分流后进入“深度问诊”,心理服务室、综治协调室、访调对接室等九大功能室全面支撑。 “一站式”服务平台确保群众的每一项诉求有人办、依法办。
“我今天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反映被拖欠工程款问题。没想到,调解员刘双庆第一时间就找来建筑公司负责人,为我们耐心疏导、依法调解,最终促成和解,对方也承诺7日内结清全部欠款,我心中的这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 3月13日上午,务工人员李焕明紧紧攥着手中的和解协议,舒展了紧锁多日的眉头。
“信访案件有‘三难’,即当事人法律认知偏差、情绪对抗激烈、诉求复杂交织。入驻综治中心以来,我们借助综治中心平台统筹各方资源,坚持从‘程序结案’向‘实质化解’转变,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将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实到每一起具体案件中,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武乡县人民检察院驻综治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为高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有力回应人民群众对平安的期盼,近年来,武乡县综治中心整合诉讼服务、检察服务、公共法律服务等5大中心,构建“访调裁审处”一体化解纷体系,形成“1+5+X”多元解纷模式(1个综治中心统筹,5大中心常驻,X个行业调解组织联动),通过合署办公、资源共享,矛盾纠纷化解周期缩短40%,群众满意度达98%。2025年第一季度成功化解疑难案件23件,其中跨部门联动案件占比65%,有力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夯实了主动创安主动创稳底板。
让群众有矛盾可“调”、有诉讼可“裁”。 截至目前,全市12个县(区)、136个乡镇(街道)均已成立综治中心,并按照有牌子、有场所、有力量、有机制、有效果的 “五有”要求开始实体化运行。市县乡三级综治中心宛如精密的神经元运转,智能整合全域资源,高效集成部门力量。
在这里,政法单位、调解组织、信访部门常态入驻,社会治理关联度高的单位部门动态轮驻,相关诉求涉及单位随叫随驻,实行合署式办公、一体化调度、专班化管理,推进调解、仲裁、公证、司法确认、行政复议、行政裁决、速裁快审、法律援助、法律监督等业务在综治中心实质性办理,实现各类矛盾纠纷和利益诉求“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织密“一张网”布局——
小事一格解决、大事全网联动
“这几天风刮得太大,路上都是被吹断的树枝,路也堵了,小郝发现情况后,很快就把问题解决了。”“五一”期间,家住长治市潞州区君汇华府的王大爷对网格员小郝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赞不绝口。
作为潞州区太西街道广场西社区的一名95后网格员,郝瑞圆经常穿着一件红马甲穿梭在大街小巷、楼宇单元,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小郝。无论去哪里,她都带着一支笔和一本“网格日志”。她说:“社区邻里的事,看起来是小事,但如果没有及时排查处理,就可能变成大事。”因此,平日里他们会定期对辖区内残疾人、低保户、孤寡老人、困境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进行全面摸排,并通过电话、微信、视频、走访等渠道关心关怀,竭尽所能为大家解决实际困难,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
“小郝,我的居民养老保险在哪里缴费呢?”“小郝,零就业家庭如何申请?”“小郝,我要向你反映个问题,能帮我解决不?” ……
“这些啊,您问我是找对人啦!”“放心吧,我来帮您办理。”“既然来到这里,我们就一定给您一个满意交代。”……
这些朴实而暖心的日常对话,正是本市网格化服务管理的生动体现,也是本市网格员队伍服务群众的真实写照。
“网格员作为基层治理的‘触角’,承担着信息采集、矛盾排查、治安巡防、便民服务等多项职责。”潞州区综治中心相关负责人焦秀江介绍,为全面提升网格员工作效能,该区通过定期培训、案例研讨、经验交流等方式,不断提升网格员业务水平和调解能力。同时,实施“选、督、奖、罚”四字诀网格化服务管理办法,依托信息化平台,实现了信息的实时采集、上传和处理。通过日常巡查,网格员可以及时发现并上报各类问题隐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延伸调解末端触角,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为实现网格全覆盖、警务网格与基层社会治理网格有效融合全面建成,今年,全市按照《关于进一步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因地制宜优化网格设置,科学合理划分普通网格和专属网格,共划分6800个网格,配备7054名网格员。依托综治中心信息化建设平台,整合公安、城管、交通等部门的视频监控资源,建立了覆盖城乡的视频监控网络,实现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实时监控和动态管理;积极组织发动网格员、志愿者、治安巡逻队等群防群治力量参与社会治安巡逻防控工作,初步形成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以“网格+警务”“网格+调解”“网格+志愿服务”等工作模式,全市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依托具有特色的“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2025年第一季度,长治市网格员通过“长治网格”APP共采集上报各类信息2300余条,办结率97%,群众满意率98.5%,为维护基层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规范化建设赋能基层高效能治理走上“快车道”
实现“八方事”统揽——
强化数智赋能、撬动效能提升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迫切需要完善和整合各类信息化平台,强化数智赋能和信息化建设让社会治理按下“加速键”、走上“快车道”。
5月14日早上,打开“民生上党”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13条、私信26条、互动31条……一组组显眼的未读数据,让上党区综治中心宣传科的微信平台管理员王佳佳立马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从窗口服务到移动治理,长治市上党区综治中心以综治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为载体,在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始终保持着探索创新的步伐。
以热线电话、全科网格APP、综治信息、微信公众号、网上信箱、视频巡查“六种渠道受理”为抓手,近年来,上党区综治中心设立了多渠道、全方位受理各类民生诉求,畅通群众反映问题渠道,并同步建立信息采集、立案受理、集中指派、任务处置、核对反馈、立案归档“六步闭环”机制,运用数字化、智慧化手段,整合现有资源,加速数据赋能,推动受理事项全链条解决,实现了群众诉求数字流转、快速响应、高效办理。
“在指挥调度中心,可以清晰地看到全区水情、火情等各类数据信息,如果出现风险隐患,系统将自动报警,便于推送有关部门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据上党区综治中心副主任梁珲介绍,依托“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智能指挥系统,我们汇集全区智慧公安、智慧城管、智慧水利、智慧农业、智慧环保等各类数据,打造具备监测、研判、预警和紧急状态下的远程调度、指挥等功能的一体化指挥平台,实现了“一网统揽八方事”。
“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手段,对各类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剖析,及时洞察社会治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及风险隐患,还为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梁珲补充道,自运行以来,区综治中心数字平台年均处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3000件左右,回复率达100%,办结率稳定在98%以上,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开展专项治理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认可。
让群众身边的一件件闹心事、烦心事得到快速高效解决,让一张张笑脸交织成热闹喧腾的生活乐章,以民为本,既是出发点亦是落脚点。如今的长治,以高标准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支点,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撬动基层治理效能全面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能力不断强化,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让“平安长治”的根基越筑越牢。(来源:长治市上党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
(责任编辑:王凯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