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时代网讯(通讯员 史蔚芹 尧丽媛)高校大学生是网络用户主要群体,由于社会阅历浅、防骗意识弱,已经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侵害的主要群体之一。为深入推动“无诈校园”创建工作,不断提升广大师生反诈意识和防骗能力,近日,广西桂林市临桂区法学会、桂林市公安局临桂分局以及辖区高校等单位联合开展“2024反诈校园行”巡回宣传活动,切实织牢织密校园反诈安全网。
以讲促学:举行公开课巡讲
宣传组工作人员先后到信息科技学院、桂林市师范专科学校、桂林市医学院和机电学校开展主题为“春季开学安全第一课”的反诈防骗安全教育讲座。
“大家有没有看过《孤注一掷》?知道杀猪盘是什么吗?”
图为民警向高校学生宣讲反电诈知识
一个简单的问题引起了在座学生的兴趣,紧接着,桂林市公安局临桂分局反诈中心民警围绕当前学生群体常见的兼职刷单、虚假购物、游戏交易、冒充熟人和公检法、冒充客服退款等骗局进行讲解,分析了当前电信诈骗犯罪分子惯用的手段和预防电信诈骗的主要方法,剖析了大学生被电信诈骗的的心理,对如何加强自身安全防范进行指导说明。“2022年6月,某高校王同学在学校宿舍里收到一条短信,短信内容称可提供低息贷款,大学生可免息。王同学后续通过短信内提供的链接下载了一个名为“宜信分期”的APP,下载后软件就开始填写个人资料及银行卡信息注册了一个账号,随即申请贷款额度。后续客服提示额度审批通过,需要按照贷款金额的百分之十来缴纳保证金,王同学转账后发现仍不能提现,意识到被骗。”宣讲民警结合发生的真实案例向学校师生介绍了不法分子常用的新型诈骗手段,提醒大家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切实强化个人防骗意识,遇有可疑情况第一时间报警求助。临桂区法学会工作人员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立法背景和意义进行了说明,并对该法的亮点进行了解读。宣讲结束后,民警给现场的学生每人发放了一张“反诈知识问答调查卷”,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宣讲中的反诈知识及案例。
以声促宣:播放反诈宣传音频
“临桂区广大人民群众,电信网络诈骗手段轮流翻新、层出不穷,我们要提高防诈意识,下载好‘国家反诈中心APP’,牢记不贪婪、不好奇、不冲动,增强自己识骗本领。用一句话来总结反诈措施,那么请您牢记——陌生来电,不听不信不转账!”
这是2023年春节返乡前桂林市公安局庙岭派出所录制的反诈宣传音频内容,一声声殷切的警示语通过校园广播传入了全校师生的耳朵里,提醒广大师生春节期间一定要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桂林市公安局庙岭派出所所长邓明明还与辖区内信息科技学院、桂林市师范专科学校、桂林市医学院和机电学校等高校负责人签订责任状,要求学校每天定时“念”响防诈“紧箍咒”,借助音频让高校师生“涨知识”,让反诈防骗知识“声声入耳”,牢记心头。
以宣促防:与学生面对面宣传
2024年一开学,宣传组工作人员就先后到辖区各高校食堂门口设立反诈宣传摊位,向过往师生发放宣传资料,讲解防范电信诈骗知识,揭露电信诈骗的犯罪伎俩,提醒师生树立风险防范意识,不要轻信陌生电话和信息、不要点击不明链接、不要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银行卡号和身份信息。引导大家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接种“反诈疫苗”,增强“反诈免疫力”。并希望广大师生在课业之余也能将“反诈”知识传递给亲戚朋友,以点带面,广泛辐射,实现全民“反诈”。
图为民警向高校学生发放反电诈宣传资料
同时,宣传人员还走入班级,与学生开展“一对一”谈话,检查学生下载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的情况,现场帮助未下载学生进行下载,并呼吁广大师生不仅要自己下载安装,还要发动亲友安装,共筑反诈“防火墙”。
以行促效:组建志愿服务队
“您好!我们是反诈宣传志愿者,请问您下载了‘国家反诈中心’APP吗?如果没有,我们可以帮您下载。”高校反诈宣传志愿服务队队员小李微笑着询问司机。
组建高校反诈宣传志愿服务队
2024年2月27日,桂林市公安局临桂分局反诈中心、桂林市公安局庙岭派出所先后为辖区的4支高校反诈宣传志愿服务队进行授旗,将印有“反诈宣传志愿者服务队”字样的旗帜郑重交到学生代表手中,并给反诈志愿宣传员发放背心、宣传包等物资,学生们从参与者变身为了反诈宣传志愿者。要求反诈宣传志愿者立足岗位,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反诈宣传,优化宣传内容、揭露犯罪手法,共同创建“无诈校园”。
此外,高校反诈宣传志愿者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与庙岭派出所干警一起到桂林僚田收费站进行宣传,身穿志愿者马甲的学生们积极地向过往司机讲解反诈知识,引导大家安装使用“国家反诈中心”APP。(供稿单位:广西桂林市临桂区委政法委 )
(责任编辑:刘丹)